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在今天举行的202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舞蹈专项赛上,8支大学生团队成功晋级,将参加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中的集体舞蹈比赛项目。
本次大赛是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集体舞蹈赛的预选赛,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举行,共吸引19所高校、32支队伍、176名师生参加。开幕式上,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BISTU Robot”人形机器人本体结构样机正式对外亮相,这是该校研发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也是该校在机器人领域推进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尝试。
机器人起舞这项技术活儿,内行如何看门道?根据《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团体舞蹈赛规则》,所有参赛机器人在2分至2分30秒的表演时限内,各队需完成自编舞蹈动作,并接受结构设计、创意编排、多机协调性、技术难度、音舞协调性及过程稳定性六大维度的综合评判。
在比赛现场,参赛机器人队伍展示了“十八般武艺”,除扎马步等功夫招式外,还展现了倒立、劈叉等舞蹈动作。
经过角逐,8支晋级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的队伍分别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傩万象队、集宁师范学院铁甲小宝队、北京联合大学舞动青春队、保定学院青云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micmic队、天津城建大学铁皮人小队、天津商业大学赤子先锋队、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园区智跃创享团队。
据了解,机器人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布局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关键领域。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李惊涛介绍,目前北京已有15所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在学科竞赛方面,北京支持北信科等十余所高校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或实践基地,机器人是其中重要方向。
此外,北京还推动机器人知识普及与兴趣培养向下延伸,将机器人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通过校本课程、兴趣社团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领域的探索热情,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贯通式培养基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配资股票投资,配资平台炒股,华盛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