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坦克驶入新巴甫洛夫卡村的街道,尘土飞扬中,士兵们迅速占据关键位置。 这里是波克罗夫斯克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只有一条东西向的主街,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距离波克罗夫斯克主城区仅一条铁路之隔。
2025年9月21日,俄军突然发动猛攻,突入这个村子,俄军秋季攻势进入新阶段。波克罗夫斯克,又称红军城,是顿巴斯地区的交通中心。 它连接着6条战略公路和5条铁路,乌军前线70%的弹药和50%的兵员需要通过这里转运。 地下埋藏着2.3亿吨焦煤,占乌克兰焦炭矿储量的40%。 如果俄军控制这里,乌军在顿巴斯的整个防御体系将面临崩溃风险。
俄军自2024年秋季就开始合围红军城。 到2025年8月初,北面M04公路被切断,东面季米特洛夫工业区被控制,南面俄军已深入城区核心街道。
俄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用装甲部队封锁西北郊的奥列克桑德里夫卡村,轰击仅剩的H32和T0514补给公路。 乌军补给车队伤亡率超过60%,送一车弹药往往需要牺牲三辆装甲车。
2025年9月的攻势中,俄军派出了第51集团军精锐部队。 他们使用改造后的滑翔航空炸弹,安装弹翼后可飞行70公里,打击精度达10米以内,能在乌军防空导弹射程外实施精确打击。 累计投放超过3600枚航空炸弹,对乌军阵地造成毁灭性打击。
俄军还使用了TOS-1A喷火坦克和TOS-2重型火箭炮发射温压弹。 单枚温压弹可耗尽半径300米内氧气,摧毁90%的野战工事。 士兵们反映,爆炸后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许多乌军士兵因缺氧窒息身亡。
俄军“摩尔曼斯克-BN”战略电子战系统对乌军通信实施全频段压制,导致乌军“星链”终端信号延迟超15秒,无人机操控成功率降至15%。 俄军“柳叶刀”无人机和“天竺葵”-3新型机实施全天候猎杀,精准摧毁乌军指挥所和补给点。
特种部队进入乌军后方,标记雷区、切断通讯线。 俄军监听无线电时,发现大量哥伦比亚雇佣兵存在,证实了情报工作的精准性。 心理战方面,俄军通过无人机投放双语劝降传单,总攻首日有47名乌军士兵投降。
乌军兵力严重短缺。 乌克兰议员公开表示,征兵工作只能满足前线作战旅一半的需求。 新兵以40岁以上中年人为主,22岁以下年轻人被允许出国,导致兵源储备流失。 士兵们长期拿不到工资,逃兵现象增多,许多部队缺编率高达30%。
先进武器缺零部件,无法正常使用。 一辆坦克等待维修往往需要数月,而俄军炮火每天都在摧毁更多装备。 乌军试图在红军城西北郊架设浮桥恢复补给,但在24小时内被“柳叶刀”巡飞弹摧毁四套架桥设备。
苏梅州方向,乌军于9月中旬发动反攻。 目标是将俄军赶出苏梅州,夺回边境控制权。 反攻持续约10天,乌军投入电子战专家作为突击队员,一度夺回安德烈耶夫卡及阿列克谢耶夫卡地区约6平方公里的阵地。
俄军迅速调整部署。 苏梅方向的指挥官换为尼基法罗夫将军,他曾在库尔斯克成功阻止乌军反攻。 俄军集中火力打击乌军突击小组,在尤纳科夫卡及萨德基地区击溃多个乌军单位。 9月21日,俄军宣布夺回进攻主动权,乌军反攻停止。
乌军损失惨重,开始从其他部队抽调人员补充突击队。 许多士兵疲惫不堪,一名伤兵描述:“我们每天面对炮火,食物和弹药都不够,反攻就像送死。 ”前线医疗站挤满伤员,药品短缺,医生们只能用基本工具处理重伤员。
北约雇佣军的表现令人失望。 雇佣兵来自17个国家,包括冈比亚和尼泊尔。 他们多为赚钱而来,缺乏战斗意志。 语言障碍严重,依赖手机翻译软件传达命令,作战效率低下。 在红军城战场,雇佣军缩在战壕消极应战。 俄军炮火下,有些人甚至出卖乌军位置以求自保。 一名乌克兰军官抱怨:“他们拿钱却不拼命,我们还得分心保护他们。 ”
俄军三面包围谢韦尔斯克,这是乌军大本营的东大门。 9月21日,俄军攻占德罗诺夫卡村,彻底扫荡谢韦尔斯克北部林区。 这片林区乌军曾坚守三年多,现在仅剩西部一个16公里宽的出口。 俄军控制北顿涅茨河,形成包围态势。
乌军每天伤亡数百人,俄军损失较小但持续不断。 西方援助资金不稳定,美国国会两党扯皮,欧洲拨款速度跟不上需求。 乌克兰外汇储备不足10亿美元,军费超60%依赖西方国家援助。
普京在与特朗普会晤后,要求西方接受“冻结冲突”方案,即承认俄军当前控制线。 但乌军仍在抵抗,尽管前景黯淡。 士兵们在战壕中等待黎明,不知道下一次炮击何时到来。
配资股票投资,配资平台炒股,华盛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