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了《超人》,感觉它出现的不是时候。
这部影片如果出现在十年之前,可能会引发观影热潮,但在今年暑期档上映,大概率不会吸引太多非粉丝观众入场。
满分10分,我会给它最多7分的评价。
影片的大片感、特效、动作设计都对得起票价;故事是老套的超英救世,整体故事观感略显平庸;影片的角色魅力整体较弱,无论男主超人,还是其他主角团,都没什么魅力,除了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超狗小氪。
简言之,对于非粉丝观众而言,《超人》是一部看完让人觉得没什么太多记忆点和满足感的影片。
私以为,影片最有问题的地方是第一幕男女主模拟采访的那场戏。
影片似乎想用这场戏来给男女主的情感走向以及彼此的内在性格做一个冲突性呈现,并为后续女主的行动埋下伏笔和悬念感。
糟糕的是,整场戏又臭又长,男女主的对白台词又非常平庸、毫无记忆点。让整场戏出现得非常突兀。看完电影,感觉剪掉那场戏,对影片也没什么实质性影响。
饰演露易丝的蕾切尔·布罗斯纳罕(Rachel Brosnahan)在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塑造太让我印象深刻了,以至于看电影的时候好多次担心她马上就要来一段麦瑟尔式的单人脱口秀。
饰演鹰女的演员伊莎贝拉·默塞德(Isabela Merced),也是《最后生还者》中Dina的扮演者。她的戏份不算多,但表演还算有趣,跟最后生还者的角色差异也比较大。
看完影片,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超人”被反面角色集团狠虐桥段过多,堪称一部“超人”受虐记。
最后做一个不讨喜的预测:超人在中国的票房和口碑都不会特别好。原因如下:
首先,这部电影被定位为新DC宇宙开篇之作,讲述的是超人早期的故事。这一设定和呈现,能不能真的被粉丝买单目前还难确定。
其次,影片很难形成全家欢的观影热潮,也很难吸引非粉丝群体的大量入场引发口碑发酵。
影片的故事没有很简单,也没有很有趣。它讲述的故事虽然很老套,但并不算简单明了,大量DC“名词”和“专业词汇”,会破坏非粉丝观众对影片故事、影片信息的接收与感悟。
再次,故事本身缺乏普遍的感染力,以及与中国观众的连接力。
影片讲述的故事太“外国”了,无论是发生的事件,主角团的行动,还是影片诠释的主题都特别有“距离感”。
坐在影院看着大荧幕,感觉比看外国人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八卦还要无聊。影片的整个故事背景过于外国化,跟中国观众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更谈不上让观众共情。
一方面,影片中,美国人搞砸的世界被超人拯救本身并没什么惊喜,因为好莱坞有太多类似呈现。
另一方面,当看到导演兼编剧詹姆斯·古恩把“观众想成为超人,但超人最想成为普通人”当作电影灵魂时,就更能解释我的直觉了。
因为“超人想变普通人”并非大家都能够体会的渴望。毕竟超人本身就是少数、小众群体,成为更强大、更有力量的超人才是大众更共同的渴望。因为大众本身都是普通人,现实让大众有太多无奈和遗憾了。
也许很多人会反驳说,电影本来就是虚构的东西,当然不可能跟观众有多大关系,更何况人家还是好莱坞电影,而非国产电影。
那么,这方面做得很不错的一个例子就是还在上映的《F1:狂飙飞车》。
我不了解赛车运动,看《F1:狂飙飞车》之前也没做什么功课,但仍然被影片讲述的故事和男主深深震撼了。
因为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人坚持到底,无畏一切纷扰、磨难,永不服输,哪怕赌上一切甚至性命,也要为热爱的事业和梦想拼搏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不只男主有,不只是F1赛场有,现实中的很多领域的很多人也都有。
这就是影片与观众最直接、最强烈的联结。
这种联结不仅能让观众与角色深度共情,也能给予观众强烈的激励与安慰。
因为男主的天分、智慧和拼搏没有白费,他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这对现实中正在为梦想拼搏,或者已经通过拼搏实现梦想的人而言,都是一种正向的精神安慰。
当然,《F1:狂飙飞车》有很多优点,但是它本质上还是一部故事老套的标准好莱坞商业大片,只是近些年好莱坞太多同行太拉垮,让它显得格外出色而已。如果满分10分,我给她7.5分以上8分以下的评价。
配资股票投资,配资平台炒股,华盛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